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怎么样的
大家心律失常电生理学,但是还是一头的雾水啊,都不清楚是什么一门学科,主要是干嘛的,现在是怎么治疗什么的呢,临床心律失常与电生理学的研究非常多,大家有必要认真学习下这种知识,更加了解疾病。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怎么样的?
属中医“心悸”、“怔忡”范畴。严密观察心率、心律等,由于心房颤动多有脉搏短绌,故脉搏不能代表实际心率,而应以听诊为准。如果您有这方面的烦恼,请先到正规的医院诊断,再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,切勿自行用
正常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:
心肌动作电位(以心室肌细胞为例)分为5期(相):
①0相-在适宜的外来刺激作用下,心肌细胞兴奋,胞内电位由静息状态下的-90mV迅速上升到+30mV左右,构成动作电位的升支,此相主要由Na+快速内流引起。
②1相-当除极达顶峰之后,立即开始复极,复极初期又称1相,膜内电位由+30mV迅速下降到0mV左右。快速复极初期,由K+的短暂外流所致。主要由瞬间外向钾通道产生的电流(Ito1,Ito2)。
③2相-2相复极过程非常缓慢,基本停滞在0mV左右,记录图形比较平坦,故复极2相又称为平台期。此相所涉及的离子流较复杂,一般认为是由于Ca2+、及少量Na+的内流和K+的外流和所致。
④3相-2相复极延续成3相,二者之间界线不明显,膜内电位由0mV左右较快地下降到-90mV,完成复极化过程,又称快速复极末期,它是由延迟整流钾通道电流引起K+的快速外流所致。
⑤4相-4相膜电位稳定于静息电位水平,因此又称静息期。4相If是一种去极化的Na+内向电流,在自律性细胞则为自发性舒张期去极。
心肌细胞生物电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,还包括Cl-的外流,Na+、Ca2+酶的作用,Na+、Ca2+交换等
心肌细胞去极后必须恢复到-60mv时,受到刺激才能发生传播性兴奋,此段距离的间隔时间称有效不应期(effectiverefectoryperiod,ERP),即反映快钠通道恢复有效开放所需要的最短时间。动作电位0相到3相之间这段时间称做动作电位时程(actionpotentialduration,APD)。ERP时间长短与APD的长短变化一致,但程度可有不同。ERP时间长短由各离子通道活性恢复时间和动作电位时程决定,这对于心律失常的发生及治疗至关重要。静息电位负值变小可以使通道活化时间滞后,通道活化时间延长则ERP延长。
综上所述,上文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有关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的问题,大家可以简单了解一下,希望对你有帮助哦。